
采访|艺术家赞助人:杜妍(藏家)
男:介绍下这次的作品。你选的是哪一件?为什么会选这件作品? 男:那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收藏的?
女:我这次带过来的作品是John Baldessari 的作品,他是居住在澳威,80多岁的一个老爷爷,John Baldessari对西方观念艺术的发展举足轻重,他在历史地位上影响了很多年轻的艺术家,是非常典型的conceptional artist, 我觉得我非常喜欢他的作品的原因是他的作品带有一些幽默,这些幽默我觉得是很personal的,是每个人的幽默的点是不一样的,所以看别人作品的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每个人想法的空间范围很大。
男:可以概括一下你个人收藏的作品特点、趣味或者说是偏好?
女:我收藏的偏好现在是一些当代女性艺术家的作品,比如说收藏一系列《布尔乔亚》,sarah lucas,larah owen,Kusama这种性格、风格很像我的,因为我也是一个妈妈,我也是一个有家庭的有孩子的女人,所以说我很能get到布尔乔亚她们的那个点,这是我外表可能是一个温柔的妈妈或者说温柔的妻子形象,但实质上我的内心是被颠覆的,是需要要求被颠覆的,内心的我是想要呐喊出来的。我觉得这就是现在的女性,其实是很tough的,不管是外表上还是行为上都是tough的。
女:大概五六年了。
男:那是什么开始确定就是要收藏和女性相关的作品?
女:我先开始收藏也交了不少学费,到底是看中国当代艺术还是西方当代艺术,都看了一圈,但是后来我又在有一段时间的三年生了小孩子,所以那三年我沉寂了一段时间,然后生完之后我回归艺术圈,并且活跃起来,我现在有了家庭有了小孩我越来越发现女性艺术家和我之间产生的共鸣,我能看到她们的作品以后我能感受到她们想要表达的东西,想要表达的、渴求的一些关注和认可,其实我觉得这的确是大家需要多多关注一些女性艺术家。包括,战后的女性艺术家,她们都是非常棒的,但是大家关注的却少一些,像女性的摄影艺术家,包括cinie shellman?还有barbery cooger?这些都是我喜欢的艺术家,她们的作品都是有很强烈的感情,很强烈的爆发力。(4min35)
男:你看这次展览很有意思,它其实有两层,一方面是中国当代收藏家展览,这个展览叫艺术赞助人,而且展览里参与的很多收藏者也跟艺术机构有关系,有一些机构的赞助人。在你看来,中国的艺术收藏家或是艺术赞助人这样一个群体这样的角色在中国当代艺术的领域里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女:我觉得中国藏家在国际上越来越接受到了认可,尤其是现在中国藏家大家都很努力都很积极、勤劳的参加各种展览,去参观艺术家工作室跟艺术家交流跟画廊交流,这都是学习的过程。包括学习艺术史,大家都很努力去学习。我觉得现在有些画廊他们中甚至我们中国的收藏家也会影响到一些西方收藏家的选择。我们市场不一定以西方为代表性的,我们中国的艺术家也越来越国际化,越来越接受国际的认可,所以我觉得挺好的。
男:那对于整个生态来说呢?整个生态包括画廊、艺术机构、收藏家、艺术家,收藏家在这样的生态里你觉得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跟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女:就像你说的这个生态就是一个生态链,有了画廊有了艺术家,有了画廊再有我们,我们也要再去找画廊,画廊再去找艺术家,这就是一个生态链。但我觉得画廊和我们收藏家并不一定真的为了去投资,要去买一件作品去研究这些艺术家。我们真的是因为喜欢这个画廊,跟他们是朋友的关系接触,然后我们再接触艺术家,了解他们的作品了解了他的人以后了解艺术家的性格了解他的创作概念以后才开始去收藏艺术品。
男:你觉得这次老乔做了这样30多位艺术收藏家或是艺术赞助人,所组成这样的一个展览,你觉得这个展览的意义是什么?
女:我觉得特别好,乔总带我们一起组织了这次展览,他带领大家做这次展览一是总结了国内比较活跃的藏家们的作品,让大家有这样一个平台可以沟通,互相去讨论现在的艺术家,互相讨论大家收藏的方式,收藏的方向,因为每个人品味不一样收藏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男性收藏家和女性收藏家我觉得是很好的出发点,我觉得这样对中国艺术收藏是很好方式的体现,大家可以团结起来。
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