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回顾
袁远:树冠之下
美,不存在于物体之中,而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的波纹和明暗之中。夜明珠置于暗处方能放出光彩,宝石曝露于阳光之下则失去魅力,离开阴翳的作用,也就没有美。
— 谷崎润一郎,《阴翳礼赞》
马凌画廊与乔空间荣誉呈献袁远个展“树冠之下”,展出艺术家于2020年至2022年间创作的七幅绘画作品,以及一系列于2012年至2017年间创作的绘画作品。此次展览是艺术家于2020年在马凌画廊香港空间举办大型个展“歪扭珍珠”之后于亚洲区域举办的首个个展,通过并置处理不同创作时期、不同场域的众多作品展示艺术家自2008年以来深入贯彻的绘画理念,并同时展示艺术家在纷杂具象现实之中游离时显露的敏锐洞察力。
袁远于2022年完成的大尺幅新作,包括极具代表性意义的《私人潜艇》。以忠实于荒谬现实为原则,艺术家通过其一贯的细腻手法避开直接描绘物体,而专注于描绘物体与物体之间产生的 “阴翳的波纹和明暗”, 刻画了一个吊诡的潜艇内部。其中有蜿蜒上升的老式旋转楼梯,以及倾滑而下的蓝色水上滑梯——两者构成的逆反螺旋不仅扭曲了四平八稳画面的中心,也指示了在这一封闭空间中腾挪穿梭的奇异速度感,以及沉重感与轻盈感在这“水下房间”的流转交替。画面中的上下铺、厨房杂物等带来的阴暗气氛,与鲜亮又湿润剔透的卡通青蛙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种对照强调了作品主题的童趣,让标题的政治、军事、社会内涵得以在画面中消融弥散。
另一件同样有具体主题性的新作是《阿尔卡彭的牢房》。这件作品在主题层面与《私人潜艇》同样值得玩味,在画面架构方面则以袁远喜爱的丁托列托透视布局加深了作品中常涌现的逼仄感,抵御了画面色彩元素想要弥散或延展画面的欲求——或是房间臭名昭著的主人想要逃离、重获自由的欲求。袁远曾参观费城东洲监狱里芝加哥黑帮首脑阿尔卡彭的囚室,在画作中肆意“改造”了这间特权牢房,将原本装饰奢华且时尚的房间布置为万圣节的主题乐园,仿佛这位心狠手辣的人物随时会起身为来敲门捣蛋的孩子开门派送糖果,一如他当年慈善家的社会形象。画面右方的镜子反射着来自其他维度的豪华装饰画,而被重重妆点的房间因上方唯一的狭小囚室天窗陡然提示了压迫和阴郁。与此次展览同名的新作《树冠之下》也让光线从正上方飘然坠落,以细腻笔触呈现明暗之间代表了安宁与危险的诸多细节。
《美术馆餐厅》及《折叠成床垫》等新近作品以更为统一的暗哑色谱描绘了不对称、趋于扁平的画面,再度展示了袁远在绘画中遮蔽、揭露、捏造细节的技艺。这些既像是人的“不在场证明”又像是被物占领景象的画面,鼓励观者通过奇特的视角检视不同层次空间之间的关系,仿佛一个泛灵论者揭开了绘画艺术传统缓慢发展、却让人屏息凝视的瞬间。
此次展览中,精心挑选借展的过往作品在各个方面与新近作品相呼应,梳理了2012–2022十年间袁远在绘画探索过程中的主要线索。作于2017年的《笼子里的猛兽》不仅与《阿尔卡彭的牢房》同样模拟了空间的强大主人的禁锢状态,也通过反复严谨地使用三角及倒三角投射加深了画面的戏剧性张力。近似伊利亚·卡巴科夫反英雄主义式装置作品场景的《努力终将胜利》则描绘了南美洲丛林里的革命家:在这摧枯拉朽的画面中,两个影影绰绰的战友同志凝结在低头踏步的行动中,穿行于树冠之下,抑或隐身在水族馆的背景装饰之中。
艺术家
艺术家袁远的创作专注于描绘建筑主题,结合细腻的技巧,呈现一种独特的氛围,在国际艺圏屡获佳誉。其就读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1996年获艺术学士学位,2008年获艺术硕士学位。袁远的绘画主题多为建筑物室内,有些是曾经辉煌、点缀着新古典风格的拱门及露台的大厅,有些是较为平实的老房子的入口及走廊。取景来自现实中的风景,揉合不同的想像元素,创造为他个人的设计风格。袁远笔下的景观总带有一种被遗弃、濒临拆迁之感,透露点滴昔日的光辉。曾在意大利贝尔加莫特尔兹宫(2018)、法国巴黎Galerie Malingue(2015)等多地举办个展。群展包括柏林格罗皮乌斯美术馆(2019)、第12届上海双年展(2018)、悉尼白兔画廊(2014)等。
展览现场
相关内容
